《古代军法文言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军法文言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富翁文库上搜索。
1、古代军法文言文【篇一:古代军法文言文】2、围成营垒。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周礼 4、指挥作战。6、从军。军中发枪之号。2、围成营垒。军,圜围也。 说文军,围也。 广雅注: “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 银雀山汉墓竹简3、攻杀。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 周礼4、指挥作战。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饶阳。饶阳无备,因取之。 新唐书5、驻扎。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6、从军。【名】1、军队。敌军已近寨。军中发枪之号。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2、军队的编制单位。古代以军为军队中。
2、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破军次之。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3、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4、士兵。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 “军 ”。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5、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6、营房,军营。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
3、的门)。7、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今为宋江军。8、唐于设兵戍守之地,设置 “军”、 “守捉 ”、“镇 ”、“戍 ”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 “军 ”。如汴州设宣武军。 “军”与“守捉 ”的将领称使;“镇 ”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墨子文言名篇全集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 71 篇,现存 53 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 6 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广收弟子。
4、,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二是不遗余力的反对兼并战争。墨家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密纪律的团体,最高领袖被称为 “矩子 ”,墨家的成员都称为 “墨者 ”,必须服从 “矩子 ”的指导,听从指挥,可以 “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意思是说至死也不旋转脚跟后退。荀子文言名篇全集荀子(约公元前 313 前 211 ),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 “荀 ”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 “荀卿 ”。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
5、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筹,但有其独特见解,自成一说。荀子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孔子、孟子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孔子竭力强调 “克己 ”、“修身 ”、 “为仁由己 ”等。而孟子则以 “性善 ”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 “恻隐之心 ”、 “羞恶之心 ”、 “辞让之心 ”、 “是非之心 ”、 “求其放心 ”,即可恢复人的 “良知 ”、“良能 ”,即可实现 “仁政 ”理想。管子文言名篇全集管子中国春秋时期 (公元前 770 前 476) 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
6、迹。大约成书于战国 (前 475 前 221) 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 86 篇,今本实存76 篇,其馀 10 篇仅存目录。管子 76 篇,分为 8 类:经言 9 篇,外言 8 篇,内言7 篇,短语 17 篇,区言 5 篇,杂篇 10 篇,管子解4 篇,管子轻重 16 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孟子文言名篇全集孟子(约公元前 372 公元前 2。
7、89),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攻击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被尊称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就学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他提倡仁政,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8、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 “迂远而阔于事情 ”,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 “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老子文言名篇全集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 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 81 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老子在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
9、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 81 章,前 37 章为上篇道经,第 38 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 “体”,德是道的 “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庄子文言名篇全集庄子(约前 369 前 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 ),汉族,宋国(今河南商丘)人。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 “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 “老庄哲学 ”,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
10、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 “天人合一 ”和“清静无为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 “庖丁解牛 ”尤为后世传诵。吴子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宋代的武经七书本。后世版本,如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本、清四库全书本等,均源于宋本武经七书。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
11、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后世将孙吴并称,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无疑是公允的。列子文言名篇全集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 “道家 ”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 450 至前 375 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 134 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
12、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共有神话、寓言故事一百零二个。如黄帝篇有十九个,周穆王篇有十一个,说符篇有三十个。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尉缭子反对军事上相信 “天官时日、阴阳向背 ”的迷信观念,强调政治、经济对军事的决定性作用,其理论水平很高。思想中糅合了儒、法、道各家观点,这也许是被纳入杂家的主要原因。后半部重刑令以下十二篇,对研究战国时代的军法颇有帮助,所以有人把此书作为兵书来看待研究。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
13、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 “女娲补天 ”、 “后羿射日 ”、 “共工怒触不周山、“嫦娥奔月 ”、“大禹治水 ”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韩非子文言名篇全集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 281 年-前 233 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 (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
14、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 “韩子 ”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在继承和发展先秦法家思想的同时,也对各家学说加以改造。如把荀子 “法后立 ”的思想发展为 “世异则事异 ”、 “事异则备变 ”的历史进化观,显现了对历史和时势的深刻审视以及超越历史和现实的勇气。韩非子不仅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一朵奇葩,而且也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其中的寓言故事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宝贵财富。鬼谷子文言名篇全集鬼谷子,姓王名诩(或利),又名王禅 ,号玄微子,春秋末战国初时人。祖籍陕。
15、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云雾山鬼谷岭。“王禅老祖 ”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是先秦诸子之一。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王诩像 (17 张)祖(其实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他通天彻地,兼顾数家学问,人不能及。一是神学:日星象纬,占卜八卦,预算世故,十分精确;二是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军,鬼神莫测;三是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四是出世学,修身养性,祛病延寿,学究精深。鬼谷子一书是其后学者根据其言论整理而成,被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经典道藏中。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主要讲述有关。
16、谋略的理论。论语文言名篇全集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中庸文言名篇全集中庸 /作者: 子思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 /作者: 子思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但最早探索中庸的并非儒生,而是卒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的方外之士 释智圆。智圆之后,司马光则是宋儒中论中庸。
17、较早的一个。后来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 “四书 ”。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作者: 子思就是既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用现代文字表述就是 “临界点”,这就是难以把握的 “中庸之道 ”。人性的不善也不恶的本性,从临界点向上就是道;向下就是非道。向上就是善;向下就是恶。大学文言名篇全集大学 /作者: 朱熹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大学作者 /朱熹,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
18、,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 “孔氏之遗言也 ”。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 “经”一章, “传 ”十章。认为, “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就是说, “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 “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 /作者 : 朱熹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篇就是采用的大学章句本。仪礼文言名篇全集仪礼 /作者 : 周公、孔子内容记载着周代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
19、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在宗教意识不甚发达的古代中国,祭祀等原始宗教仪式并未象其他一些民族那样发展成为正式的宗教,而是很快转化为礼仪、制度形式来约束世道人心,共有一百多卷的仪礼 /作者 : 周公、孔子便是一部详细的礼仪制度章程,告诉人们在何种场合下应该穿何种衣服、站或坐在哪个方向或位置、第一第二第三 每一步该如何如何去做等等。礼是儒家学说中的核心部分。先秦的六经中有礼,汉代立五经学官,其中也有礼。唐立九经,中有 “三礼 ”即周礼、仪礼 /作者 : 周公、孔子、礼记。宋代立十三经,中间也有 “三礼”。礼一直是古代贵族子弟和一般。
20、士人的必修课程。过去的三千年里,大多数士大夫的知识结构中,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尚书文言名篇全集 尚书/作者 : 孔丘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作者 : 孔丘,即 “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认为是晋代梅赜伪造,但也存在争议。尚书/作者 : 孔丘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
21、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 29 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较今文尚书多 16 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25 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 /作者: 孔丘,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礼记文言名篇全集礼记 /作者: 儒家学者,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
22、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作者: 儒家学者。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 “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 ”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周易文言名篇全集周易 /作者: 伏羲、文王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左传文言名篇全集左传 /作者: 左丘明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作者: 左丘明。旧时。
23、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 722 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3 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世说新语文言名篇全集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 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
24、和机智应对的故事。论衡文言名篇全集论衡 / 作者: 王充一书为东汉王充( 27-97 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 86 年),现存文章有 85 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 84 篇。【篇三:古代军法文言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诸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
25、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授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吉能犯边,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吉囊弟俺答纳叛人赵全等,据古州地,东入蓟、昌,西掠忻、代。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归者接踵。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日: “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
26、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崇古广召商贩,听令贸易。布帛、菽粟、皮革远自江淮、湖广辐辏塞下。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诏进太子太保。十五年,三封告成。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裹毅。(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
27、 b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c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d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歼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浒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郎中,战国始置,后从隋唐到清朝,朝廷各部都设立郎中一职,分掌各司事务,位于尚书、侍郎之下。 b旗牌,指写有 “令”字的旗 和牌,是朝廷颁给封疆大吏或钦差大臣准许其代替王命、便宜行事的凭据。 c袭封,与 “荫 ”相同,均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上辈的。
28、封爵,都是一种封建皇帝封赏大臣子女的制度。 d互市是指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的贸易,汉朝时期出现最早的互市,有名的如明朝的 “茶马互市 ”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王崇古通晓军事,保护一方平安。他任宁夏巡抚时,熟悉各边关的险要关隘,组织抵抗防守,收纳投降归附盗寇,屡次出兵直捣敌巢,使敌寇不敢残害宇夏。 b王崇古善于用人,具有战略意识。他统辖陕西等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这些大将各自独立作战,灵活机动。c王崇古巧抓时机,促使事况转变。当把汉那吉来降,他认识到这是处理蒙汉关系的契机,厚待把汗,让其穿绯袍束金带,趁机。
29、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d王崇古重视贸易,稳定发展边境。他广招商贩,听任贸易,数千里边地不动兵兴武,每年节省了很多费用,出现了数千里军民安居乐业的现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 2)崇古仍岁诣弘赐堡宣谕威德,诸部罗拜,无敢哗者,自是边境休息。 10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思路点拨 “荫”是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入仕权利。 12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思路点拨“各自独立作战 ”错,原文。
30、意为,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镇发放旗牌,使抚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并没有 “各自独立作战 ”之意。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案( 1)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同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关键同 ”劳”“自拔 ”“存抚 ”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分)(2)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关键词 “诣 ”“罗拜”“休息”的翻译各 1 分,人意 2 分)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由郎中历任安庆、汝宁二府知府。调任常镇兵备副使,在夏港攻击倭寇,在靖江追上并歼灭了他们。跟随巡托曹邦辅在浒墅。
31、作战。不久,与俞大猷一起追倭寇出海。他积功升任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四十三年,他改任右佥都御吏,任宁夏巡抚。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爱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隆庆初年,他被加封为右副都御史。吉囊的儿子吉能占据河套做了西部边疆各部落的首领,向南骚扰河、湟番族,周围四镇都遭侵犯。这年冬天,王崇古升任兵部右侍郎,统辖陵西、延、宁、甘肃地区的军务王崇古上奏请求给四填发放旗牌,使扼按大臣能够按军法督察战事,他还根据地图画出防区,分别交给大将赵岢、雷龙等。他屡次立功,吉能侵犯边关,雷。
32、龙等人从花马池、长城关出兵与他们作战,大败他们。吉囊的弟弟俺答收留了叛贼赵全等人,占据古丰州地方,向东攻八蓟、昌地区,向西劫掠忻、代地区。隆庆四年正月,诏令王崇古总督宜、大、山西地区的军务。王崇古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却放出一向通敌的人深入敌营充当间谍。他又发檄文慰抚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全部进行安抚。回来的人接连不断。这年冬天,把汉那吉来投降。把汉那吉是俺答第三个儿子铁背台吉的儿子。王崇古考虑可以趁此制服俺答,铲除赵全等人,便将把汉等人留在大同,慰问安抚备至。俺答当时正在辅掠西部少数民族,听到事变急忙回师,急切地索要把汉,派使者刺探。王崇古让把汉穿绯袍束金带。
33、接见使者。俺答很高兴,屏退随从对他讲: “我不作乱,祸乱是赵全等人所为。希望天子分封我为王,永远为北方首领,各部落谁敢生祸乱。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孙子应当世袭封爵,他接受了朝廷的厚恩,怎敢辜负呢? ”于是派遣使者,并请求互市通商。王崇古将这件事上报,皇帝全部答复可以。俺答就绑缚了赵全等十多人献给朝廷,王崇古也派使者将把汉送回。王崇古广泛地招集商贩,听任他们做生意。布匹丝绸、豆子米粮、皮革远从江、淮、湖广密集到了边塞附近。王崇古仍旧每年到弘赐堡宣告皇帝的威仪圣德,各部族环绕着下拜,没有敢大声说话的人,从此边境安宁。东起延、永地区,西到嘉峪关七填,故千里地区的军民安居乐业,不动兵兴武,每年节右十分之七的费用。诏令晋升他为太子太保。万历十五年,三次封贡都成功了。又过了两年,王崇古去世。封赠为太保,谥号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