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读书名人名言的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关于读书名人名言的故事.doc(6页珍藏版)》请在富翁文库上搜索。
1、古代关于读书名人名言的故事1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2、业精于勤,荒于嬉 ; 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7、书犹药也,善读之能够医愚。刘向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15、发愤忘食,乐。
2、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21、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孔子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25、百学须先立志。朱熹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朱熹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29、读。
3、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 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 ; 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朱熹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40、旧书不。
4、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42、博观而约取 , 厚积而薄发。苏轼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苏轼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 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徐洪钧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名人读书故事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
5、用来看书学习。他的中南海故居,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臵外,也全都被书占领了。 为了读书,毛主席把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动身体的几分钟里,有时还要看上几句名人的诗词。游泳上来后,顾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书本。连上厕所的几分钟时间,他也从不白白地浪费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逊和其他一些书刊,就是利用这时间,今天看一点,明天看一点,断断续续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一带向箱子书。途中列车震荡颠簸,他全然不顾,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阅读不辏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茶几上、饭桌。
6、上都摆放着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 毛主席晚年虽重病在身,仍不废阅读。他重读了解放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很多书刊。有一次,毛主席发烧到 39 度多,医生不准他看书。他难过地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地难受啊 ! 工作人员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书又放在他身边,他这才高兴地笑了。认真地学,反复地读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书、毛主席从来反对那种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他在读韩昌黎诗文全集时,除少数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细琢磨,认真钻研,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哪一方面也不放过。通过反复诵读和吟咏,韩集的绝大部分诗。
7、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诵。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小说,他从小学的时候就看过,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过。他看过的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种以上。一部昭明文逊,他上学时讯,五真正十代读,六十年代读,到了七十年代还读过好几次。他批注的版本,现存的就有三种。 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他反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联共党史及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他各读了十遍。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列宁选集等等,他都反复研读过。很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划。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很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
8、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藏的书中,很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无所不读毛主席的读书兴趣很广泛,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军事等社会科学以至一些自然科学书籍无所不读。在他阅读过的书籍中,历史方面的书籍是比较多。中外各种历史书籍,特别是中国历代史书,毛主席都非常爱读。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历朝纪事本末,直到各种野史、稗史、历史演义等他都广泛涉猎。他历来提倡 古为今用 ,非常重视历史经验。他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和对待今天的革命事业。。
9、毛主席对中国文学方面的书籍也读得很多。他是一个真正博览群书的人。 列宁批注读书法列宁酷爱读书,在紧张的革命斗争生活中,甚至在被捕、流放中仍然手不释卷。他读书时很喜欢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论、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一旦读到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还在书的扉页上或封面上写下书目索引,特别注明书中的好见解、好素材及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论断的所在页码。列宁把做批注视为一种创造性劳动,非常认真地加以对待,从不马虎草率。他一般使用铅笔批注,很少用钢笔。他写批注的过程,能够说是与书的作者探讨甚至激烈争论的过程。每当读到精辟处,他就批上 非常重要 、 机智灵活 、 妙不可言 等,读到谬误处,就批上 废话! 、 莫名其妙! 等等,有的地方则干脆写上 哦,哦! 、 嗯,是吗?! 、哈哈! 、 原来如此! 等等。更有价值的是,列宁的重要著作哲学笔记就是在读哲学书籍时写的批注和笔记汇编而成的。它被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认真写批注,能够促使自己在读书时开动脑筋,认真钻研,把握书的主要内容,也能够督促自己动手笔录,记下某些感受、某个思想火花。